1. 坭兴钦陶 > 坭兴陶文化 >

坭兴陶的历史文化与荣誉,千年坭兴陶迎来融合发展机遇

坭兴陶的历史文化与荣誉,千年坭兴陶迎来融合发展机遇!
坭兴陶坭兴陶的历史与荣誉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在钦州城东平心村发现唐代刺史宁道务墓志铭陶碑,这是坭兴陶雏形的最早记录。咸丰年间(1851-1862年),钦州本地人胡老六用钦江细腻紫泥制作烟斗和坭偶。开创了钦州坭兴陶产业的新纪元,堪称坭兴陶近代鼻祖。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钦州从事坭兴的工艺人家聚集于城区的鱼寮横街,开设商店经营坭兴陶,形成了一条坭兴巷(即烟斗街)。
 
坭兴陶的历史与荣誉
 
  民国初至1937年,有商人陆续在广州、香港、澳门、越南及南洋开设商店经营钦州坭兴陶。1915年,坭兴陶作品“山水花鸟瓶”参加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 1930年,比利时王国为了纪念本国独立一百周年,在本国举办了世界陶瓷展览会,坭兴陶作品“岁寒三友猪胆瓶” 荣获第一名金质奖章。
 
  1939年,日本从海上入侵钦州,坭兴陶艺人远走他乡,坭兴陶产业遭爱催毁。
 
  1956年8月,钦州坭兴陶工艺厂成立并恢复生产。
 
  1973年,坭兴陶大花瓶“聚义古瓶”首次在广州交易会展出,该瓶高1.5m,一日本商人花三万元人民币购回日本展出,深受日本人的称赞和好评。
 
  1975年,坭兴陶大花瓶“红楼梦古瓶”在广州交易会展出,该瓶高1.8m,国内外客商争相贴签订购,一外商巨款购去后,在澳门举办的“中国陶瓷展览会”上展出。
 
  1979年,在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坭兴陶被评为优秀产品和区优秀名牌产品,荣获轻工业部授予的“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奖。“张衡地动仪”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一等奖。
 
  1980年9月, 坭兴陶在北京举办展销会,历时51天,473个品种共销售34600件产品。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工人日报》、《财经战线报》、《广西日报》等先后播发和报道了展销会的盛况,解放军画报社为展销拍发彩色照片,新华社发了通讯,北京国际广播电台用38种语言向国内外宣传钦州坭兴陶的特点和生产情况。
 
  1980年,坭兴陶茶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有必要举行专场进行研究讨论。同时也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今后坭兴陶学术交流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建设,打造更多文化传播与交流平台,助力坭兴陶传统工艺振兴与产业发展。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会长董博致辞中表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如此我们就要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而陶瓷行业恰恰正是这样一种即传统又新型的业态。如今钦州市以陶为媒、扩大开放,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今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愿意在人才培训、陶瓷美术设计,陶瓷营销和信息共享等方面为钦州坭兴陶和全国各地的陶瓷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前景虽广 问题犹存
 
  “与11年来第一次来钦州相较,如今坭兴陶在产品形态、从业人员素质、政府重视程度、行业气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邱春林现场谈到,从钦州投入巨资建设千年古陶城足以看出当地政府对坭兴陶文化的重视。坭兴陶在工艺、器型、设计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也从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今传统工艺正经历从过去轻工业向文化产业和事业双重属性转型,其独有的文化服务功能使得振兴坭兴陶实为一项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推动坭兴陶产业发展不仅切合时代需求,同时也顺应了传统陶艺在当今时代文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但结合坭兴陶产业的发展现状,邱春林认为,第一,目前市面上的坭兴陶产品过于单一,同质化严重,层次不够,缺乏一定的竞争力;第二,从业人员走出去得多,从外面来的或是回来的人少。“人的流动是创新的最大动力,没有人员交流就很难实现产业创新”;第三,本地缺乏陶艺自由市场,建议结合老街区及人文景观,在城内或合适的市区位置培育自由市场。
 
  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的资源管理观念。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助理研究员、博士陈聪围绕“尊重材料,传承技艺”发表观点。他认为坭兴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坭兴陶行业,而坭兴陶产业也或将迎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关于陶土资源的过度开采问题需要引起多方重视。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员侯样祥表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政府和文人往往是文化发展的巨大推手,“政府和文人的学术营销作用不可小觑”。当前坭兴陶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建议做好产业研究,包括其背后的人文历史、艺术价值、产业特点与市场发展情况,结合时代审美与消费需求,在材料美、技法美、造型美、意境美、思想美这五方面不断优化提升。同时他还谈到,鉴于未来原料的日渐稀缺和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工艺美术产品的成本与市场价值将愈加提升,未来或将引领艺术品市场发展,非常看好坭兴陶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器以载道 匠心传承
 
  2008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人帡取芒果神韵进行艺术创作,用坭兴陶最传统的平刻技艺展现器物的古朴典雅之美,造坭兴陶《硕果》并成功入选第六届东盟十国元首礼品。结合《硕果》的作品特点,李人帡现场分享了坭兴陶烧制技艺的一些特点。
 
  窑变千彩、古色古香。坭兴陶坯品烧制过程中产生色泽丰富、变幻莫测的窑变堪称“一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利成世谈到,好窑变不雕刻。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走进千家万户”,将坭兴陶设计打造为旅游文化纪念品,不失为一种传统技艺活化的新出路,未来也要将探索如何更好地与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从而让更多坭兴陶精品走进千家万户,让大家买得起,消费得起。
  多年来,国家级非遗传人陆景平一直致力于追求作品创新和艺术唯美。陈景平现场带来了他的作品《壮家三口瓶》,该作品是以三个不同形状的陶瓶组成的造型,以广西少数图案为装饰元素,加之粗细相间的刀痕线条,作品结构整体看起来和谐完美,“像一家人,其乐融融,这就是我的创作理念,一件作品可以融合很多内涵在里边,这样作品的寓意才会更加深远,而文创作品的附加值往往就在这里”。他一再强调,非遗创新确实有很多路要走,但重要的是要坚持文化第一的原则。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器的内涵,器是道的外在形式,器以载道。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徐冬冬谈到,钦州本土的手工业者身怀千年技艺,却依旧保持非常淳朴的心境在做陶器,让自己很受触动,未来坭兴陶的发展要在继续发扬这一永恒的烧制技艺的同时,积极探索其独有的真善美,在美学、器型上区别于别的陶器,也希望今后可以与更多的画家和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
 
 
  可以说,作为国家非遗,从材质、造型、刻工各方面,坭兴陶都独有特色。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张士军表示,今后坭兴陶产业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传承的关系,“无论如何创新都不能离开它的根,这样才能开出更美的花”;要正确处理要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好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生产的关系,也希望有朝一日坭兴陶可以走进中国美术馆,向全国人民展示坭兴陶之美。
 
 
  就像桂林理工大学教授吴筱荣所言,陶艺的时代创新发展都离不开尊重、推广与发扬。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人的这一核心要素。来自钦州学院陶瓷专业的老师黄辉谈到,当前坭兴陶专业人才急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更多地处理好培养人、留住人、吸引人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与茶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吸引更多的外来艺术家在此扎根创作,工作、生活、学习”。陈聪同样表示,关于坭兴陶的技艺传承问题,提议增加文字和视频记录方式,通过打造技艺共享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坭兴陶产业,同时做好坭兴陶文化宣传工作,推动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文旅融合 产业兴城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坭兴陶艺术家陈梅现场有感而发,目前钦州坭兴陶的制陶工艺、烧制工艺、装饰工艺等已经日益成熟,且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发展链,加之钦州陶土资源丰富,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坭兴陶产业的重视与规划,产业前景广阔。而广西丰厚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也将为坭兴陶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艺术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从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角度出发,钦州坭兴陶协会副理事长杨国光就坭兴陶产业如何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谋求更好发展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谈到,希望今后可以进一步加大坭兴陶推广力度,提升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通过多元化媒体报道形式,加强坭兴陶对外文化宣传;通过与旅游结合,创意开发旅游产品,在日用品之外,注重产品造型和内涵的提升,
 
  打造高端艺术品,拓宽坭兴陶产品市场。
 
  此外,桂林市文化体育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底军也表示,希望有机会与地方政府、协会、大师工作者等多方主体寻求文化和旅游方面的合作,通过地域文化和旅游与人才等资源互动,共同谋求坭兴陶的新发展。
 
  本次学术交流座谈会由钦州市人民政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经济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委、文化厅、工商局联合主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担任学术支持单位。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nixingtao.com.cn/nixingtaowenhua/13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67777815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